首页 欧冠 正文
“纳氏拜仁”已初见雏形,但检验上限还得等到欧冠赛场

 2024-10-12 03:30:05    admin  

上赛季被比利亚雷亚尔爆冷淘汰之后,我写了一段关于“德系教练”的评价。

很显然,哪怕有其他冠军入账,但对于拜仁来说,输给比利亚雷亚尔注定是一场彻头彻尾的失败,不说可以否定整个赛季,但也会让冠军奖杯失色。

但在反思的过程中,纳格尔斯曼也会有自己的说法:

“当然了,人家纳格尔斯曼也有理由找的,毕竟他所欣赏的萨比策这种球员还没买来几个,萨比策自己也没拿到主力,拜仁的中场还没有彻底跑起来。

他完全可以说自己的体系建设还没有完成,只不过他是否还有时间和机会完成,这就是另一个未知数了。”

至少在拜仁这个夏窗的操作可以看出,俱乐部采信了这个逻辑,并且通过转会操作,支持了纳格尔斯曼的需求。

送走莱万,引进马内,留下格纳布里,同时也包括买下格拉文贝赫、马兹拉维,还有将德里赫特这名优秀的年轻中卫招至麾下,这一系列的球员,都很符合纳格尔斯曼的审美:

拥有在跑动中输出对抗或技术的能力,不过,基础是跑动。

和上赛季末段相比,现在的法兰克福有一些人员进出,再考虑到状态等因素,战斗力显然和今年5月是无法相比。

然而即便有差距,依然不可小觑,毕竟是欧联杯冠军。

但在拜仁的轮番冲击下,法兰克福的整个队形显得七零八落,一个很显著的例子,仅仅是穆夏拉,就获得了多次在法兰克福后卫线身前起脚远射的机会:

在上半场,法兰克福就已0-5落后,比赛就已经结束了。

这一点,我在之前关于“跑动流教练”的文章中也写到过:“跑动流战术,可以理解为用短跑速度来应付长跑比赛,要的就是短时间内尽快甩开与对手之间的差距,从而让对手失去对比赛的欲望和信心,这样一来,等到自己也冲不动的时候,照样可以比对手率先来到终点。”

在体能充沛的时期,拜仁的前场球员可以同时展现自己在跑动和对抗中的全面性,就像第四球的过程中,马内起速之后再接对抗,吃瘪的只会是法兰克福球员:

而在第五球的发展过程里,马内、穆夏拉、穆勒各来一次背身控制,法兰克福的后场只要能打断其中一次,就有机会阻断这次进攻:

然而强度上得不高的话,马内就可以轻松绕开,穆夏拉就可以脚后跟传球,穆勒就可以连接后续的转身出球的动作。

所以,这就是纳格尔斯曼整体思路的体现。

他寻求的是高强度,想要的是进攻球员在短时间内的全面性,就像马内、格纳布里、穆勒在跑动之下,有一定的对抗能力,而穆夏拉在跑动之下,依然能稳定地输出技术。在这个体系下,萨比策这些上赛季饱受诟病的球员,也有机会改变自己的风评。

在德甲联赛这种大开大合的战术风格下,在联赛中缺乏真正对手的竞争态势下,在拜仁的替补席也得到明显补强的客观情况下,今年的德甲联赛依然是拜仁自己的独角戏。

说不定,纳格尔斯曼还能挑战一下锁定冠军的最快纪录。

从这个角度来说,纳格尔斯曼今年的大考依然是欧冠联赛。

欧冠赛场,风格多变,而且在杯赛的性质中,对手也更有意愿夯实防守,压缩空间,就像上赛季的皇马,淘汰赛阶段踢得不好看,战术亮点是安切洛蒂对后卫线的布置,对巴尔韦德这种特殊元素的使用,但拿下冠军就不会有人在乎好看与否了。

所以到了这片赛场,纳格尔斯曼注定要面临的一大问题就是,当你的球员跑不起来的时候,输出的对抗或技术还能否够用?

不够用的话,自己的体系还能否维系?

这可能是拜仁在进入小组赛时就要面临的考验,不过对于这一点,纳格尔斯曼可能也有一些预案。

比如通过超级杯和第一轮的两场比赛,拜仁随时保留着向三后卫战术转变的路径,这一场打得行云流水,可能并不明显,但在对阵莱比锡红牛时,右后卫帕瓦尔的上前并不频繁且坚决,当他留在后场向前出球时,总会有一名前场球员拉边接应。

实际上这场也有,开场第30秒,穆勒拉边接应:

而在拜仁打进的前两球,当然都是定位球得分,但定位球的由来,都是在右侧这条通道里,法兰克福对拜仁的球路非常不适应:

强强对话里,帕瓦尔不上,他左手边的两名后卫队友就能得到一定的支援,这当然是个好消息,但后卫线身前的区域也需要得到有效覆盖,不管是要求后腰多干活,还是保持前场的逼抢效率,这一点都是必不可少的。

6-1大胜法兰克福,拜仁给自己的联赛开了个好头,但这距离外界,包括球迷,其实也包括俱乐部的期待还有一些差距,纳格尔斯曼需要证明自己的东西放之四海而皆准。

而这一点,只能用欧冠来检验。

原文链接:https://nangong-yule.com/post/1940.html

本文版权:如无特别标注,本站文章均为原创。

相关文章